Get Adobe Flash player
Home 周邊景點

太湖

太湖匯集太武山東北山麓水流而成,民國56年疏浚完工,除了有水利灌溉的功能之外,亦兼具遊賞的休閒功能。太湖面積廣闊,約36公頃,湖中央建有同心、光復、華夏三島各築有涼亭,置身其中,可以坐擁湖光山水,如此間情雅趣自在明媚勝景之中。以太湖為中心,而湖濱四周的中正公園、中正紀念林、823 戰館、榕園等,泛稱太湖遊憩區,是金門東部幅員最廣的休閒遊樂區。

榕園  
    榕園位於金湖鎮太湖旁,區內榕樹成林壯觀,榕園古名「西洪」又名「鳳山」,因早期村內有一顆巨石「鳳母石」,現今於金湖消防隊旁的岩壁則稱之為「鳳公石」,位居於「鳳穴」上的西洪村,在明朝時村中人才輩出,洪氏諸多族人在朝擔任要職,當時流傳著「人丁不滿百,京官三十六」的俗諺。

慰廬
   走入歷史的西洪村,過去曾號稱「人丁不滿百,京官三十六」,在明朝時繁盛一時,當時的國學大師洪受故居即在此村。如今村莊除民國五十六年(1967年),由蔣經國先生所命人重新修葺之「慰廬」外,以及榕樹成蔭之榕園外,僅剩這尊風獅爺伴隨著廢村的西洪,走過飛沙走石、兵燹四起的年代,留存至今……。

太武山

  太武山有253公尺高度,自太武山公墓北側玉章路口起至太武山「毋忘在莒」石前或再深入走到「海印寺」,約莫有二公里的路程,沿途樹木茂盛,令人涼爽悅目,約一小時路程。

 

 

毋忘在莒

        由觀兵弈棋處繼續往上行約200公尺即抵金門的標誌—“毋忘在莒”勒石,由於聲名遠播,常是遊客們爭相合影留念的背景。石頭高十餘丈,臨崖而立,是民國41年蔣公巡視金門時,以金門位居前線,身繫保家衛國重任而特別題字以鼓勵士氣,石頭兩側分別有休憩涼亭與梅園

       梅園為懷念經國先生而設的紀念林,可惜梅樹生長不佳,園中只剩經國先生之題字最為醒目。

風獅爺

    金門的風獅爺可分為二種,一種是安置於村落的地面,稱為「村落風獅爺」,另一種是立於屋頂上,稱之為「屋頂風獅爺」,二者均被認為具備鎮風押煞,驅邪伏魔的功效,前者防護的範圍是整個村落,屬於公設性質;後者庇護的對象侷限於設置的住宅,屬於私設性質

  風獅爺的信仰具有顯著的地域特性,明代以來,金門長期遭受倭寇和海盜的襲擾劫掠,明末清初戰事不斷,在二次遷界之禍後,全島林木幾已全毀,居民的生命財產可說長期處於遭受威脅的環境中。對長期身陷苦難與困境的居民而言,追求現世的平安福祉,最直接最強烈的企求。
     風獅爺的信仰紓解了居民恐懼不安的心理,在精神上得到慰藉,並增強對抗惡劣環境的信心與勇氣。

八二三戰史館  
       
八二三戰史館,位於西洪榕園右側,佔地面積三七二平方公尺,館內陳列參列八二三砲戰的戰史資料,以及各軍種的的輝煌戰果。館外正面外牆刻有在此次戰役中為國捐軀的五百八十位的忠勇國軍的芳名,供後人憑弔,兩側陳列曾經參戰之飛機、戰車、一五五公厘之榴彈砲兵器。
        民國四十七年(西元1958年),中共在對岸部署了六百座大砲,於當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六時三十分,開始瘋狂向金門射擊。當時與金門百姓一起熬過連續四十六天砲轟的司令官胡璉將軍為金門奠下了「地下堡壘、海上公園」的現代化基礎,成為當地人的「現代恩主公」

※開放時間:
每週一至週日 08:30 - 17:00 全年無休(農曆除夕或公告停止上班日等特殊狀況,停止開放)

陳景蘭洋樓
     
位於金門島中部陳坑的陳景蘭洋樓,為赴印尼勿里洞、新加坡經商的陳景蘭,在1921年所建的金門最大洋樓。1917年,他請廈門及金門匠師花4年時間建,最初作為陳坑小學使用。到了1949年以後,陳景蘭洋樓歷經國軍防砲部陸軍第五十三野戰醫院、金門中學校舍最後作為金門官兵休假中心使用。整建以後開放遊客參觀,內部展示金門華僑史及洋樓整建過程

陳景蘭洋樓整修
       
走過烽火的陳景蘭洋樓,1992年戰地政務終止之後乏人管理,禁不起風霜摧殘,隨時有傾倒之虞,經金湖鎮公所爭取,列入內政部營建署「城鎮地貌改造─創造台灣城鄉風貌示範計劃,獲得補助八千萬元,及金門縣政府配合款三千萬元進行整修,因而重現往日風采。

迎賓館

    金門山外迎賓館,位於太武山南雄山麓,為花崗岩體的坑道賓館,金門早期常有外賓參訪,為接待外賓,於是選定南雄地區興建賓館,工程由金門軍人之友社與金門防衛司令部合作,從民國67年興建於69年完工,當時由蔣經國總統取名為「迎賓館」。為金門戰地政務時代最著名之外賓接待所,有「地下希爾頓飯店」之美名。

 

迎賓館,佔地6,700餘平方公尺,為兩樓式水泥建築,昔日大型會客室兼開會、電影欣賞,及晚會交誼使用空間。樓房後為長320公尺的坑道,內有客房31間、86個床位,018房就是曾為鄧麗君住過的房間。

海印寺

       海印寺古稱太武巖寺,建於宋朝年間,己有800年歷史,堪稱金門第一名剎。寺廟旁龍、鳳兩閣樓左右夾峙,寺前有鐘樓與鼓樓,鐘樓裡一口大銅鐘重逾750公斤,據說“鐘聲可聞30里”,石階下的蘸月池清澈,可惜目前已圍起鐵欄,蘸月奇景已無法體會。